(照片僅為示意圖)
美股暴跌,道瓊指數在兩天內跌了1800點。CNBC稱其為「暴跌地獄(selling hell)」。
《華盛頓郵報》記者Heather Long針對這次股災做解釋,發生什麼事?需要擔心什麼?
華爾街太久沒有回到現實(reality check)
道瓊工業指數從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上升了26個百分點,在一年內這樣的上升幅度很大。過去的平均大概是一年上升8個百分點,也就是說這是三倍。投資者也開始思考股市是否應該在如此高點。
尚未到真正的回檔(correction)
回檔,定義是從前一個股市高峰跌下10個百分點。或許一週前的1月26日想起來很遙遠,但當時道瓊指數衝上新高。從該記錄到現在只跌了8.5個百分點,已經很靠近回檔了,但還沒。S&P 500指數從高點跌了大約7個百分點。
一名長期觀察股市的分析家Ed Yardeni,他指出,從2009年3月就開始的多頭市場,在這些年來,共有4次回檔,也有60次的壓力測試(panic attacks)。這些時候股市下跌,投資者預期已經到了最壞的情況,但實際上還沒有真的回檔。
經濟狀況良好
這次的股災並不代表經濟蕭條再次來臨。事實上,美國經濟現在表現良好。失業率是17年來最低,就業表現強勁也在穩定成長。消費者和公司也願意打開錢包進行消費或投資,指標也顯示2018年也是同樣情況。
股市並不等同於經濟狀況。股市下跌並不是因為有經濟的壞消息,如果真的有的話,也是因為經濟的好消息太多了。
股市狂售(sell-off)是因為星期五的就業報告
美國勞工部在星期五公佈了月報,包括今年1月美國有多少新職缺,以及薪資的成長幅度。整體來說,看起來是個好消息。有20萬個新工作,薪資成長2.9%,2009年以來的新高。然而華爾街看待的角度和一般人不同。如果公司要付員工更多薪水,這通常代表股東的獲益會減少。
華爾街真正擔心的是通貨膨脹(inflation)
並不完全是薪水的漲幅嚇到投資者,同時也是對通貨膨脹的預測。一點點的通膨是好事,因為這通常伴隨著健全成長的經濟情況。但如果通膨太多就很危險,人們會對貨幣的價值失去信心,極端的例子如辛巴威和委內瑞拉,貨幣幾乎是無用的,經濟崩解。
美國目前的通膨率在1.7%,並不用擔心。但是星期五公佈的薪水數據,讓投資者覺得今年可能通膨加劇,再加上受到美國減稅法案影響,越來越多公司會上升薪資和價格。
簡短的說,華爾街擔心的是未來10到18個月會發生的事,而非現在的經濟狀況。
聯準會(Fed)的下一步,會搞砸嗎?
投資者也擔心,聯準會為了控制通膨而搞砸。美國歷史上,幾乎每次的經濟大蕭條都至少有部分原因是聯準會。通常會是這樣的情況:經濟成長比預期還快,薪資和通膨上升,聯準會調整利率,於是公司和消費者不再消費而是把錢存起來,經濟就開始消退。
目前的利率很低,大約1.25%至1.5%。聯準會有表示今年可能會上調三次利率,今年年底可能會上升到2.25%。
投資者也擔心通膨會比想像中更快速,迫使聯準會上調到2.5%,甚至是3%。
聯準會新主席上任:Jerome H. Powell
星期五是經濟學家Janet L. Yellen的最後一天,市場很喜歡Yellen,因為她將利率維持得很低,而且也上升得很慢。不過,新任主席Powell是律師背景,並沒有受過考驗。多數人覺得他應該會跟Yellen相似,但沒有人可以確定。
總結
股市暴跌看來是遲來的回到現實,這樣是健康的。單日下跌1,175點創下歷史新高,但以百分比而言,並沒有進入歷史前50高。
美國經濟表現仍良好,雖然有通膨隱憂但尚未成形。
大多數人如果有401(k)或一些錢在股市裡,剛經歷了意料外的下跌,接下來將會更起伏不斷。在過去的情況中很常見,但因為這有一陣子沒發生了,才會感覺很奇怪。
即使在暴跌之後,目前的美國股市仍在歷史高點,接下來不會如預期般繼續強勢。但也不代表會迎來經濟蕭條,而是回歸到正常的時候。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仍看到更高的薪資。
資料來源:Washington Post – Why the stock market is selling off, expla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