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科學研究顯示中國泡沫塑膠製造商正向大氣釋放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違反了旨在修復臭氧層的國際協議。
此種氟氯碳化物為三氯氟甲烷 (CFC-11),世界各國從2010年同意開始逐步淘汰此物質。但就在過去六年中,CFC-11 的排放量卻每年增加約7,000噸,而該研究表示,增加的地方正是在中國東部。
臭氧層位於平流層,能夠阻擋潛在有害的紫外線能量到達地球表面。如果沒有臭氧,人類和動物的皮膚癌和白內障等發病率會增加。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為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大氣化學家Matt Rigby,他說:「我們從2013年左右開始看到這種情況,全球最重要的一種氟氯化碳的排放量突然開始增加。」
新研究顯示中國東部兩省:河北和山東,似乎是 CFC-11 排放的主要地點。研究人員在日本和南韓使用空氣監測儀器來檢測中國的排放。
科學家在1970年代時首先發現保護地球的臭氧層顯著變薄,造成南極上空臭名昭著的「臭氧洞」。他們確定冰箱和氣溶膠噴霧的氯氟烴(CFCs)的生產導致了此一問題。在1980年代晚期,196個國家簽署蒙特婁協議,限制世界各國氟氯碳化物的排放。很快地,企業就為噴霧罐和冰箱提供了更安全的替代品。但是,任何氟氯化碳排放量的增加都將延遲臭氧層和南極臭氧洞的恢復時間。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化學家Ian Rae表示,此研究非常明確且提供鐵證證實中國仍然持續排放氟氯碳化物。Rae說:「現在,我們必須找出哪些行業應該對這些新的氟氯碳化物排放而負責,如果排放是由於製造和使用泡沫等產品造成的,我們可能只看到了生產的CFC-11總量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則可以鎖定在建築物和冷卻器的生產製造中。」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韓國大邱Kyungpook國立大學的地球化學家 Sunyoung Park 說:「我們希望這項新研究提供的訊息,有助於中國政府採取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China is shredding the ozone layer with banned chemical emissions, study 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