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遷使冰島氣溫暖化,首次出現蚊子的蹤跡。
這種病媒昆蟲由昆蟲愛好者 Björn Hjaltason 首次目擊,他在 Facebook 社團 Insects in Iceland 發文,提到他在 10 月 16 日發現一隻「奇怪的蒼蠅」。
Hjaltason 住在花園小鎮喬斯 (Kjós),他採集到這隻昆蟲,發現牠是雌性的。
冰島自然科學學院 (Natural Science Institute of Iceland) 的昆蟲學家 Matthías Alfreðsson 向《衛報》證實,用來吸引飛蛾的紅酒誘繩上採集到三隻蚊子,分別是 2 隻雌性和 1 隻雄性。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的介紹,這些蚊子是環帶沼蚊 (Culiseta annulata),為生存在古北界 (Palearctic region) 的耐冷物種,古北界涵蓋北非、歐洲和亞洲喜馬拉雅山脈以北。羅格斯大學病媒生物學中心 (Center for Vector Biology at Rutgers University) 的昆蟲學家兼主任 Dina Fonseca 告訴 ABC News,環帶沼蚊是英國最常見的蚊子種類,牠們也被帶入加拿大及美國北部。
Fonseca 表示,環帶沼蚊通常在人造容器如集雨桶、水桶、蓄水池、花盆和廢棄輪胎內產卵,有助於蚊子擴散到新地區。
世界人口綜述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提到,冰島因為氣候過於寒冷,過去是兩個不適合蚊子棲息的地區之一。冰島的特殊氣候和生態系統過去不利於蚊子生存,尤其是缺乏蚊子繁殖所需的溫暖、靜止的水域。
不過冰島確實擁有可以維持昆蟲生命的綠色植被及季節性氣溫,當氣溫變暖可能使蚊子遷移至此。
世界氣候歸因組織 (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的資料顯示,因為來自南方溫暖氣流持續吹拂,冰島比北半球其他地區的暖化速度快四倍。現在南極是地球上唯一一個沒有病媒昆蟲的區域。
根據世界蚊子計畫 (World Mosquito Program),氣候變遷加劇蚊媒性疾病 (Mosquito-borne Diseases) 傳播,溫暖氣溫擴大蚊子的生存範圍並提高繁殖速度。像瘧疾和登革熱這類型的蚊媒性疾病,在歐洲目前呈現上升的趨勢,不過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東南亞和中南美,早已存在地方性疾病。
南佛羅里達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整合生物學系副教授 Ryan Carney 告訴 ABC News,全球暖化對蚊子和蚊媒性疾病來說是完美條件,幾乎影響傳播過程中的每個環節。
Carney 表示,溫暖天氣為蚊子的棲息地提供有利條件,包括從繁殖地到範圍擴張。降水和高濕度使蚊子發育更快並提高生存率,讓蚊子數量增加更多,同時也延長蚊子的活躍季節並提高叮咬頻率。
溫度較高也代表蚊媒病原體發展更快速、病例數量增加,且熱壓力會加重宿主的病情。
紐約州衛生部於 10 月 15 日證實第一起本地感染的屈公病 (Chikungunya) 案例。
根據美國蚊蟲防治協會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的數據,每年全球有超過 100 萬人因蚊媒性疾病死亡。
資料來源:Mosquitoes found in Iceland for 1st time as temperatures in the region 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