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基因測試與生物技術公司 23andMe 提出破產申請。
23andMe 於 2006 年成立後,受到無數美國人的歡迎,他們寄送唾液樣本,可望了解他們的祖先及健康遺傳傾向。
不過,隨著資料外洩所造成的集體訴訟和解、獨立董事會全體辭職、裁員以及藥物開發部門關閉,23andMe 遇上許多業務困境,並表示可能會尋找買家。
23andMe 本週發表的一份聲明表示:「本公司打算在整個出售過程中,繼續按正常程序執行業務,在儲存、管理或保護客戶資料的方式不會有任何改變。」
23andMe 申請破產,全球超過 1,500 萬消費者的個人及遺傳資料將如何處理,引起許多人擔憂。
紐約大學醫學院 (NYU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 的生物倫理學教授 Arthur Caplan 博士告訴 ABC News:「在民眾傳送資料時,我不認為 23andMe 有獲得他們足夠的許可,像在說『我們會盡全力保護資料,但我們無法保證』。」
他補充:「那麼,你也許以為資料被安全可靠地保護著,顯然並非如此,破產讓事情浮上檯面,從一開始資料就不安全。」

愛荷華大學法學院 (University of Iowa College of Law) 研究健康與基因隱私的教授 Anya Prince 指出,在 23andMe 的事件中,如果公司破產或出售,使用者的資料可能會轉移到新公司或出售。且雖然隱私權政策中表示新公司會遵循現有隱私權政策,但也提到可以隨時修改。
哈佛法學院 (Harvard Law School) 健康法與生物倫理學教授 I. Glenn Cohen 告訴 ABC News,在 23andMe 的一份破產申請文件中,提到任何競標者都必須表示遵守目前的隱私權聲明。
但一間新公司發表全新隱私權聲明,並要求使用者點選同意,這很常見。
其中一個更改例子為,新公司如何將移交資料這件事,交給執法部門處理。Cohen 表示,根據目前 23andMe 的隱私權規定,他們會等待有效的傳票、搜索票或法院命令,才會與執法單位分享資料,新公司可能會有不同做法。
除此之外,大約 80% 的 23andMe 使用者曾經勾選附加項目,將他們的資料用於醫學研究。
在 23andMe 目前的政策下,當資料分享給公司用於研究,不需要在基因樣本標註姓名。專家告訴 ABC News,雖然對進行研究的公司來說,資料也許是匿名的,但對 23andMe 未必是匿名。
Cohen 表示這些資料也會作為破產程序的一部分,轉移到新公司。
這些資訊並未受到 HIPAA 的保護,HIPAA 是保護病患隱私,並確保健康資訊安全的一條法律。
Cohen 提到:「和 HIPAA 涵蓋的健康紀錄、電子健康紀錄,還有你與醫生共享的資料類型不同,23andMe 和你做交易,是把你當作消費者而非病患。你無法獲得整體聯邦健康隱私權保護,例如你與醫生共享的資料。」
Caplan 補充:「我們的隱私權法律適用於醫療保健環境中的資訊,並不適用於保護你自由提供給私人公司的資訊。」
消費者可以選擇刪除帳戶,並要求銷毀樣本,特別是在有基因隱私法的州,如加州。
資料來源:23andMe has filed for bankruptcy. What could happen to users’ genet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