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amone Phaphon在退出醫療保健工作後,開始在一家科技公司,她在一場創投中被一位投資者接近。這位投資者引誘她到紐約商務旅行,而她意識過來:原來投資者資助她的前提是跟跟他睡。Phaphon說,亞洲女性在科技業遭受性騷擾是非常常見,甚至是妨礙女性職涯規劃的一種必經的經驗。
Filmhero創始人之一Phaphon表示:「我不是這場創投競賽中唯一的女人,這位投資者相中我只因為我是亞洲女人。」
亞洲人和亞裔美國人在科技業上的代表性很高,在矽谷的頂尖公司中佔了41%。雖然亞裔女性的工作比亞裔男性少,但是他們的工作人數遠遠高於其他種族的女性,導致她們與非洲裔美國人和拉丁美洲人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歧視。
並非只有科技業的亞裔女性遇到此項挑戰,在創投的圈子中,亞裔女性企業家總是被告知他們說得太溫柔、而且性騷擾也碩見不鮮。
加州黑爾斯廷斯法律學院教授Joan C. Williams的研究表明,亞裔女性報告的歧視相比其他種族女性有時甚至更多。Facebook和Tumblr的產品經理Bo Ren說:「亞洲女性面臨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雙重挑戰。」
鮑康如在書中回憶道,她在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為John Doerr擔任參謀長。他選擇了她是因為喜歡他的「虎媽」風格。她有兩名參謀長,另一名男性主要關注在投資的部分上,而她卻被要求收發電子郵件、演講或是當他女兒的保母。「有一些事情我更願意要求一個女人做。」鮑康如回憶Doerr這麼說著。
「我們中的一些人失去了,我們中的一些人贏了」鮑康如在復職中向婦女寫道。「重要的是我們訴說了我們的故事,為自己和彼此站起來。」
這也是自從2012年鮑康如提起訴訟以來,一些女性一直在做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業放在一邊,呼籲那些從事歧視的公司和人們。在矽谷,被稱之為「鮑康如效應」。
Phaphon說,鮑康如給予她勇氣講出她的故事。「只有我們有勇氣發言,我們才能夠改變這些陳舊的觀念。」
資料來源:t’s called the ‘Pao effect’ — Asian women in tech are fighting deep-rooted discri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