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的世界奇觀——澳洲大堡礁面臨因為全球暖化而備受威脅,科學家已經發現找到了樂觀的理由,或至少不要對大堡礁白化徹底失望的理由。
估計支持全球海洋四分之一生物的珊瑚礁,正因為逐漸溫暖的海洋而被破壞。這樣的影響可從珊瑚喪失了美麗的顏色所看見,此現象稱為「白化」。大堡礁附近的海洋溫度自從2016年後上升,造成嚴重的破壞,研究人員發現存活下來的大堡礁在明年度更能夠容忍極端溫度。
星期一,發表於自然環境變化期刊的該篇論文主導教授澳洲James Cook大學的大堡礁專家Terry Hughes說:「這是一項很龐大的天擇。」事實上,在2016年的暖化已經殺死許多對溫度敏感的珊瑚礁,剩下來的都是天擇選過較能夠忍受高溫海洋環境的珊瑚礁。「所以當2017高溫時,易受感染的珊瑚大量消耗殆盡。」Hughes博士說。「第二波熱浪來襲時,第二次熱浪開始時,主要是由耐熱性更強的物種組成、更強壯的物種。」
該研究發現,在2016年,大多數的珊瑚只能容忍海洋溫度為7到14華氏溫度,如果海溫高於平均,則大約有一半的珊瑚礁在四到五個禮拜內開始白化。但在2017,那些曾經在2016容忍過高溫的珊瑚礁,可忍受高海洋溫度的環境八到九個禮拜後才開始白化。「儘管第二年的海洋溫度更高了,但是我們看到總體珊瑚礁白化程度有下降。」Hughes博士說。他認為原因是科學家稱的一種「生態記憶」的概念:此概念可顯示生物社群的過往經驗可以反映在該生物現今及未來的反應上。
珊瑚礁是巨大的珊瑚群,從海水中提取碳酸鈣以構建石灰石結構以保護珊瑚的珊瑚。 像海葵一樣的小動物會在上面。他們從生活在細胞中的彩色藻類蟲黃藻(zooxanthellae)中獲得鮮紅色和亮紫色,但也提供珊瑚生長所需的氧氣——雖然速度緩慢。有些種類的珊瑚每年只能生長十分之一英寸。
珊瑚礁對於水的溫度十分敏感。太冷會導致珊瑚無法生存;太熱有會導致藻類與珊瑚礁分離,珊瑚礁失去顏色。白化的珊瑚礁比較容易死亡,但並非所有的珊瑚礁都有相同的危機。
大堡礁的珊瑚礁在過去已經經歷了大規模白化,第一次在1998年、之後2002年一次。但是2017年是第一次連續兩年的大規模白化。短時間內的連續白化十分重要。Hughes說:「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沒有多餘的時間來了解白化,通常珊瑚礁需要花十年的時間才能夠從白化中恢復過來。我們需要了解地不只是個案,還要研究他們的相互作用。」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但其影響遠遠超出了澳大利亞。 據聯合國報導,珊瑚礁出現在世界各地的熱帶海洋中,為世界上大約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種提供支持,並為人類提供17%的動物蛋白質。 有些國家像是Ghana、Sierra Leone、Bangladesh 和Maldives,珊瑚礁是人類動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資料來源:Scientists Find Some Hope for Coral Reefs: The Strong May Surv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