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在上個月成為了票房冠軍,而且可能接拍續集。由韓裔演員趙約翰(John Cho)主演的電影「人肉搜索」(Searching)以及由越裔演員拉娜康多(Lana Condor)演出的愛情電影「愛的過去進行式」(To All The Boys I’ve Loved Before)也都獲得諸多好評。這一系列大螢幕故事的崛起讓網路瘋傳一個慶祝用的主題標籤「#AsianAugust」(八月亞洲月)。
然而,類似的情況其實也曾發生在25年前;當一部改編自譚恩美(Amy Tan)小說的電影「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正式在紐約和洛杉磯上映時,同樣造成轟動。這部電影被當時的評論家大力讚揚,稱讚其細緻入微的描繪了四名自中國移民來美國的中年母親和他們西化的女兒的生活。
許多女演員,包括導演王穎,在完成這部電影後都開始收到其他高待遇的合作邀約。「我想這對亞裔美國人來說會是個全新的開始。」在電影中飾演Rose的趙家玲在一場訪談中如此說道。
電影「喜福會」在影壇中被視為經典象徵長達二十多年,直到描述現代故事且由全亞裔演員主演的電影「瘋狂亞洲富豪」成為最新的好萊塢賣座片。
導演王穎以及多位電影中女演員在8月22日參加了電影「喜福會」滿25週年的慶祝活動,並回想了當時在電影上映前及上映後他們所面臨到的挑戰及偏見。
大螢幕刻板印象
在電影「喜福會」上映前,在好萊塢很少有具情感深度的亞洲角色。大部分角色是像李小龍的武術專家、像Long Duk Dong的滑稽模仿,或是其他黃種人角色。
在電影中飾演蘇安梅的演員盧燕表示自己曾親自體驗過這種刻板印象。當她在1958年參與演出一齣叫Shirley Temple’s Story Book的連續劇時,一名白人女演員主演了劇中的黃種人角色,而她被歸類為替代演員。她在訪談中說道,「我當時在好萊塢感到很挫折,因為沒有劇本是以真實的角度在描寫中國人。」
趙家玲也表示,「亞裔美籍女子幾乎都被物化,人們只在乎妳長得漂不漂亮。」
通往好萊塢的綠卡
在小說「喜福會」裡,主角們於1989年抵達美國且在當地不受歡迎。她們強調家庭關係的重要性,同時也在高度期待、心理創傷以及文化差異中掙扎。「當我讀這本書時,這是我第一次覺得有人寫出了我的人生。」演員溫明娜表示。
一開始幾乎所有的電影工作室都拒絕承接這部電影,直到導演王穎、小說家譚恩美以及劇作家貝斯(Ronald Bass)找上了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給了他們1000萬美元的預算,並讓他們全權掌控該電影的創意發想。這部電影最後受到影評好評,並獲得了3290萬美元的票房。
主要演員之一的溫明娜在主演這部戲以後,還獲得了幫迪士尼電影「花木蘭」配音的機會,她表示「我總是說『喜福會』是我通往好萊塢的綠卡」。
電視協助改變了潮流
在「瘋狂亞洲富豪」上映以前,對亞洲演員及導演來說,時代潮流早已開始改變。
電視劇的發展帶來了像「菜鳥新移民」(Fresh Off The Boat)這種的文化探討節目,並為演員提供更多樣化的角色發展。
在電影產業中,因為有像是在華納兄弟的亞裔執行長辻原凱文(Kevin Tsujihara)和中國與日俱增的票房,也讓以亞洲為中心的電影故事增加了不少。
上個月,數名「喜福會」的演員及導演等齊聚在洛杉磯,共同慶祝電影的25週年活動。導演王穎和作者譚恩美也討論了拍續集的可能性。他們相信如果真的拍攝續集,將會更受到亞裔美國人的支持。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In 1993, ‘Joy Luck Club’ Changed Hollywood. Until It Didn’t.